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到诸多风险,例如财务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产品缺陷风险、安全生产风险、舆情风险等等。在不少的企业里,已经设置了如企业发展部类似的部门,专门管理企业运营风险,而安全生产风险只是其中一类,但是对于风险的管理方法却可以采取统一的管理体系及方法。
《万历十五年》中一直反复提到的大明治国依靠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德”,而不是法律。道德未能成功治理国家,反而在文官集团掌控下限制了这个帝国的创新和发展。
乔布斯老爷子有句名言:“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这是他开发产品三个原则之一SYMPHATHY的延伸。对此,我崇拜地五体投地。
要回答为什么FlagRaise能成功,先要明确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控。要做到风险受控,得回答2个问题:一个技术的,一个管理的。技术问题是:风险是什么?管控标准和流程怎么定?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
大众都有个疑问:工程船身处台风附近,船上人员为何没有撤离?台风预警时对身处台风位置的船舶抗台风能力是否进行过风险评估?
疫情下,各种密闭空间、交通工具的病毒消杀已经成为一个常规动作。登机前最后一个环节查验登机牌的时候,经常有位工作人员,一手拿着测温枪,一手拿着消毒液,做些疫情防控的基础工作。四川航空的这位工作人员会这样说:“先生你好,请测下体温和消毒,谢谢”。眼中带笑,语气温和,让你生不出一丝反感和拒绝,即使心情再不...
出于好奇,我网上搜索了中国历年来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的记录(官方发布)并做了曲线图,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其实一直觉得近几年的交通安全好了很多,
还有两天就到2022年了,很多大咖都在搞直播,都是希望流量变现,也许真的能帮到观众,我不好说,我更喜欢边写边思考,也是真地在把想法付诸实践,为企业提供价值。
咨询多了,有时候很无奈,有些问题就像屋子里的大象,客户明明心中敞亮却故作糊涂,或者有意回避。
新《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提出“加强安全管理信息化”。
#教育听我说#我是安全工作者,我经常给企业管理人员上课,时间长了我发现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其实跟家庭孩子的教育不谋而合。
今年以来,江苏东台高新区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源头管控,突出风险防范。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不断增强。
为深刻汲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燊荣金属科技有限公司“1·20”铝镁粉尘爆炸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密云区涉爆粉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维护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企业因为领先国际的研发和制造能力经常受到表彰,在国际上可以与西方巨头公司拼刺刀。虽然有如此优秀的业绩和令人仰望的行业地位,在两天的交流和调研过程中,我经常被一声声“叹息”打断。企业安全管理部门非常期待外来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但是又苦于对可能碰到的阻力而感到无奈!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其集团所倡导的安全理念、安全管理方法都与国际接轨,并在国内几十家分公司、控股公司强力推动,但就笔者所到过的5-6家公司现场调研来看,各家安全管理水平差异非常大。
之前我讲到自主管理与监管的关系,监管越多导致越被动,被动的前提是企业或下属部门能够自主管理。
自工业化开始,安全管理历经本能管理、体系管理,那么接下来应当是数据管理。
“要我做”到“我要做”是安全管理这个行当经常被挂在嘴边的“期望型管理模式”,但是这个模式究竟如何实现却没人能够说清楚。许多领导在各种场合,培训、开会、交流等等中经常发出这样的“口号”,但口号仅仅是口号,领导不知道捷径,员工也“事不关己”。
人与人之间是有认知差异的,中国古人老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榆木疙瘩、固执、偏执是我们经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容易被说服、被改变的人,同时也往往带着贬义。一个人的固执固然有性格上的基因,但其认知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也是“固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