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的眼光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应该与意愿划等号
导读
假设我们站在50年后,回看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全生产的发展,你会有什么感想?回看这个时间节点,你又会有什么感悟?
假设我们站在50年后,回看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全生产的发展,你会有什么感想?回看这个时间节点,你又会有什么感悟?
近20年,中国的安全生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仅从事故总量以及工伤死亡人数来看,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从历史最高峰2002年的约14万人,降至2020年的2.71万人,下降80.6%;重特大事故起数从最多时的2001年,一年发生140起下降到2020年的16起,下降88.6%。《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责任制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2021年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将“三管三必须”纳入法律范畴,甚至前所未有的提出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中4.1原则里也提到: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然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容易落地是当前突出矛盾
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个依然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重特大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已经进入一个平台期,不管是事故数量还是死亡人数都到了一个难有突破性的下降的阶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国家提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容易落地。
实际上,类似的从法律层面规定的责任或义务,在实际操作层面难度很大,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我们经常会看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超速的驾驶员甚至饮酒驾驶、疲劳驾驶。
法律设定的标准,一定是最低标准,通常也是在发生“矛盾”的时候才应用到法律。
遵法是底线,必须在遵法这个大前提下,更高效的激发群体的善意,才能获得优良绩效,包括安全绩效。
责任制,三个字,但在每个行业每个组织里面代表的意义差距巨大。企业运行是动态的,复杂的,尤其是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来讲,文字完全没有办法描述清楚具体要怎么做。
责任制是强制性的,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是否仅靠“惩罚”手段就能落实好责任制?
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责任制是“必须做”,但却不是“愿意做”,必须和愿意之间差距巨大。
只有激发出群体善意,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作业中,才能得到责任制的落地。
责任制不能靠文字描述、会议强调、建立制度,必须用流程约束
责任制不是凭空写出来的,是围绕“风险管控”来建立的。是在风险管控的各个流程中约定的角色和职责。流程就是在什么时间点、什么地方、谁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流程就像交通信号灯、道路指示牌,你需要按照指示标识进行驾驶。每个人在每个流程中的角色确定了,责任就确定了,到点干活。
高效的、可持续的履职,需要可靠的治理机制
履职不仅要依靠法律惩罚约束、道德约束,更需要好的机制来激发。
来看这样一个分粥的小故事:有个庙里住了7个和尚,每天共食一锅粥。但因人多粥少,大家总是争先恐后,所以秩序十分混乱,和尚们想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指定一个人分粥。但很快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是饱的;
方法三: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这是位品德高尚的人,刚开始也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小团体乌烟瘴气;
方法四: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方法五: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之后,才能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方法后,七碗粥几乎每次都一样多,就像用仪器量过一样。
“分粥公平”代表着管理制度,也就是“责任制”,但实际很难做到。这5个方法代表着不同的治理机制,机制不一样,效果不同。
行为可靠性循环,即是履职保障的一种治理机制
责任制是围绕风险来确定的。履职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力是否达标必须经过评估,把合格的人放到流程中。流程设计是为了约定职责,要对履职行为进行承诺和一致性设计,不仅要对恶劣的行为进行负向反馈,更要对积极履职行为进行正向强化反馈,由外部反馈逐渐转变为内反馈以及组织自我反馈,从而正向强化履职。
责任制应该与意愿划等号
凡是跟人有关的一切事务,都必须考虑人性。
人性是什么,
人性是不喜欢被束缚
人性是趋利避害
人是会犯错误的
人是有复杂人际关系要考虑的
必须建立一套机制,让必须做和愿意做划上等号,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