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有企业损失超千万!为什么我们的应急预案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2 发表时间:2025-04-24 11:43:22 标签: 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ICS事故指挥系统

导读

许多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往往预案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实际操作性,导致在实际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故时,应急响应人员手足无措,无法迅速有效地控制局势。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借鉴事故指挥系统(ICS)的理念,打造一套高效、实用的应急预案体系,为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安全生产事故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无论是车间高处坠落事故,还是突如其来的火灾爆炸,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这些突发状况,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就像是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许多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往往预案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实际操作性,导致在实际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故时,应急响应人员手足无措,无法迅速有效地控制局势。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借鉴事故指挥系统(ICS)的理念,打造一套高效、实用的应急预案体系,为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一 传统应急预案的局限

想象一下,某车间突发高处坠落事故,两人从登高车三米高位置坠下。现场目击者按现场处置方案,打电话给车间主任,在能力允许范围内,按指示响应,现场有急救人员先期处置并拨打 120,对现场隔离保护。车间主任向安全部门、公司高层汇报,高层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召集应急响应小组。安全部门封锁现场备查,准备向上级及地方政府汇报。公司高层和人事部、行政部赶赴医院协助救治、缴费、通知家人。党群部关注网上信息,准备新闻通稿,各部门暂停作业,通报事故信息,要求信息不外泄,以新闻发言人发布为准,这是被动响应阶段,依预案中的现场处置和专项预案进行。

可若伤者在送往医院途中一人没了呼吸,到达医院后被宣布死亡,另一人需紧急手术,国内预案编制要求下,应急响应小组决策就容易出现乱象。能力强的决策者或许能应对全面,但缺乏经验或能力不足者,易手足无措、判断失误。为何?预案多针对特定时间的一般性应急,难适配具体场景;应急响应小组缺乏流程和工具支撑,仅凭本能或经验处置,这就凸显出传统应急预案在灵活性和实操性上的不足。


二 ICS的优势与逻辑

ICS,这个源于美国、被广泛应用的应急指挥体系,能完美破解上述难题。它将应急响应视为一个项目来管理,核心在于运营计划循环。

图片01

简单循环


仍以刚才的事故为例。按ICS,应急响应小组在事故发生后,遵循 “简报-评估-作业-再循环” 的逻辑开展工作。先信息汇总,总指挥做事故汇报,口头或书面都行。总指挥明确下一阶段(如2小时)战略目标,比如救人第一,抢救伤员,安抚家人,稳定员工情绪,同时评估未来影响,如是否会导致停产整顿以及如何快速恢复。接着启动相应功能小组,各小组依战略目标确定自身任务。

应急管理的2个阶段

应急管理的2个阶段

后勤组安排交通工具、家人住宿和应急人员食宿;人事和行政安抚家人,启动赔偿工作;计划部跟踪事件进展,应急文件管理,联系手术专家等;安全官草拟事故汇报资料;各部门内部安抚员工情绪。各组按会议要求行动,用提前准备的表格记录,下一阶段回顾评估计划执行情况,确定新目标和行动计划,直至应急响应结束。ICS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 “约定了你的思维方向”,无需灵光乍现,只需按部就班,即便没有详尽预案,也能让应急响应有条不紊。


三 ICS与我国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的差异

我国应急预案编制要求,虽在规范企业应急处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对复杂多变的事故场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预案多是基于过往经验对特定事故类型制定的标准化流程,缺乏对事故动态演变的适应性。而ICS的核心在于其灵活性和系统性,它不依赖于对事故类型的提前预设,而是通过一套通用的指挥架构和运行机制,快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ICS五大职能:指挥、作业、计划、后勤、财务和行政

ICS五大职能:指挥、作业、计划、后勤、财务和行政


ICS的指挥人员(COMMANDING STAFF)

ICS的指挥人员(COMMANDING STAFF)


ICS的指挥系统基于应急职能设计,而非日常行政级别或部门划分。这种职能导向的指挥架构,使得各岗位职责清晰明确,在应急响应中能迅速行动。反观国内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因部门职责交叉或界面不清,事故发生时易出现推诿扯皮、无人负责的窘境。ICS的各角色提前设计并赋能,有A、B角色保障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工作不因人员缺位而中断。而国内企业常忽视应急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资质评估,应急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应急处置效果。

扩展后的作业部门

扩展后的作业部门

ICS的指挥体系大小灵活,可根据突发事件的规模和范围灵活调整。从小规模的单一事故到跨区域的重大灾害,ICS都能通过扩展相应模块,实现对应急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调配。相比之下,国内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在面对规模和复杂程度超出预期的事故时,容易出现指挥系统臃肿、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实现对应急资源的精准管控和高效利用。


四 借鉴ICS,助力企业应急管理升级

国内企业在编制预案时,完全可以借鉴ICS的理念,补足指挥体系和指挥能力的短板。

NIMS推荐的ICS指挥体系

NIMS推荐的ICS指挥体系


1 构建职能导向的应急指挥体系

企业应打破传统的基于部门划分的应急组织架构,按照应急职能重新设计应急指挥体系。明确指挥、作业、计划、后勤、财务和行政五大职能模块,并为每个模块配备专业的人员。例如,后勤职能可由后勤部门或供应链部门的人员承担,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抽调其他部门具备相关技能的人员补充。同时,要确保各岗位人员熟悉自身在应急情况下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协同性和效率。


2 强化应急人员的赋能与资质管理

建立严格的应急人员选拔和培训机制,对应急指挥体系中的各个角色进行赋能和资质评估。要求应急人员必须参加系统的培训课程,并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后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应涵盖应急指挥、事故处置、资源调配、沟通协调等多个方面,确保应急人员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专业能力。此外,要定期对应急人员进行复训和考核,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保持应急队伍的高素质和战斗力。


3 灵活调整应急指挥体系规模

根据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和事故可能的影响范围,制定不同层级的应急响应预案。在日常状态下,保持较小规模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基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按照预设的扩展规则,灵活增加应急指挥体系的人员和资源,实现对应急工作的精准管控。同时,要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事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应急处置的实际情况,及时优化指挥体系的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应急响应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五、某化工企业成功应用 ICS 的成功经验

在一次合作交流中,某化工企业向赛为安全分享了一个在火灾事故中借鉴ICS的理念,成功避免事态扩大的实战经验,展现了高效应急响应的典型案例。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现场工作人员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迅速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迅速组织各功能小组开展工作。作业组赶赴现场,迅速控制火势;计划组实时跟踪火势和救援进展,为决策提供支持;后勤组保障救援物资和人员生活需求;财务和行政组着手处理事故赔偿事宜。

应急演练

在整个应急过程中,各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严格按照预案流程开展工作。最终,火势被及时扑灭,事故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企业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生产。


六 结语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引入ICS理念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升级,是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通过构建职能导向的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应急人员赋能与资质管理、灵活调整应急指挥体系规模等举措,企业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灵活、专业的应急管理体系。赛为安全专注安全管理领域20年,能够为企业提供事故指挥系统ICS培训演练课程,还能提供ICS辅导,并基于ICS框架编制应急预案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故,降低事故损失,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生产环境,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