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要点?
导读
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是企业保障员工健康、降低职业病风险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基于《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AQ/T 4276—2016)的管理要点:
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是企业保障员工健康、降低职业病风险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基于《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AQ/T 4276—2016)的管理要点:
1. 噪声暴露情况调查
企业需对工作场所的噪声暴露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劳动者的职业暴露特点。这包括识别噪声源、测量噪声水平以及评估员工的暴露时间。
2. 噪声职业暴露评估
当劳动者职业暴露的噪声强度等效声级(8小时加权平均声级)大于等于80 dB(A)时,应进行噪声职业暴露评估。
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依据ISO 1999:2013(E)标准,对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低风险:定期监测,必要时重新评估。
中等风险:建立听力保护计划,采取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
高风险:优先采取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降低员工实际暴露水平。
4. 工程控制措施
企业应优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优化工艺流程、设置隔音屏障等,减少噪声传播。
5. 组织管理措施
当工程措施不足以控制噪声暴露时,企业可通过调整工作时间、轮换岗位等组织管理措施,降低劳动者实际暴露水平。
6. 听力保护计划
当劳动者职业暴露的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 dB(A)时,企业应建立听力保护计划,包括职业暴露评估、工程控制、护听器的选择与使用、职业健康监护、危害告知、培训及档案管理等内容。
7. 个人防护设备管理
根据噪声水平和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合适的护听器(如耳塞、耳罩),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定期检查护听器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防护用品。
8. 职业健康监护
企业应组织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本人,同时留档备查。
9. 员工培训
企业应对暴露于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 dB(A)的作业场所的劳动者进行听力保护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噪声危险源、噪声职业病危害、护听器的使用方法等。
10. 噪声监测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进行监测。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检测变化情况。
通过以上管理要点,企业可以有效应对噪声职业病危害,降低员工听力损失风险,同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员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