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与分析【终章】
导读
所有的媒体信息以及事故调查报告中,很少能看到关于“企业治理”方面的内容,有的只是各种“不到位”,因此无法提炼出更多企业安全治理最紧迫的提升方向。
所有的媒体信息以及事故调查报告中,很少能看到关于“企业治理”方面的内容,有的只是各种“不到位”,因此无法提炼出更多企业安全治理最紧迫的提升方向。当然,管理要素的重点在【3】中已经总结出来,但是如何落地以及落地的效果取决于组织投入资源和方向,以及管理者行为模式(计划、合作、纠正、数据、反馈和复盘能力),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毕竟每家公司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自己的经营风格,但唯有一点是共性的:风险识别的路径。
纠结
现在的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比10多年前降低了很多,但最近几年貌似进入了一个平台期,也是一个急需快速克服的困境。这就像“薛定谔的猫”,你知道会过去,就是不知道要多久、什么时候。这样的困境让不少人感觉压抑,从而每天不得不自我处理各种各样的情绪与矛盾:
1.积极地认为所有事故都可以避免,同时也消极地接受人的行为的确难以预测。
2.痛恨形式主义,可也在“追责”的大环境下不得不做好“履职免责”的记录。
3.管生产的可以仅仅考虑生产,管安全的却不🉐不考虑生产。做好生产与安全的平衡,可这本就是管理者的职责,管安全的哪有资格去平衡?
4.讨厌被检查,可自己每天都要去检查。
5.管安全的同仁最擅长的是培训,可无用武之地。该参加培训的人都不来参加,可以不参加的培训却都得去。
6.花钱能解决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花钱解决不了问题但形式上是在解决问题的,就都不是问题。
7.知道好多钱其实可以不花,但为了那个证,还是得花。
8.既有外部威胁如市场竞争,也有内部威胁如组织管理,安全生产很重要但是是不是紧急不好说。 企业内安全生产到底是否紧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下图自我诊断:
方向
无论情绪再多,解决问题才是正道,不能因为有这么多负面情绪而消极。该干和不该干也都得干。其实,有一个工作可以很纯粹,那就是风险识别。
不花大钱,
既有形式也能解决大问题,
本身就是履职还有丰富的痕迹,
既是必做的工作也同时做了培训,而且可以大幅提升意识。
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预想一遍,让所有人把之前大多数“不可能”变成“可能”。
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构建同一种语言,建立一种思维模式,最终大家的行事作风一致,这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工具就是“基于场景构建的因果序列防护分析”:把所有发生过的事故场景对应到自己的工艺、生产线、检维修,你就会发现风险控制会很具体。管理者也就明白什么时候该上技术工程手段,什么时候没办法了再采取管理手段,说服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掌握1000个事故案例,你就是风险管理专家。
总结
安全生产是企业最大内部威胁之一。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策略是解决威胁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工作,更是拿到结果的最佳方式。
在纠结“落地”之前,
先问问自己:组织内每个人把风险讲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