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改变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严格监管的管理模式下,能够实现自主管理(杜邦文化)吗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3 发表时间:2024-06-25 10:55:52 标签: 安全文化建设

导读

如果按自主管理的定义,1)具备能力;2)个人得到认同。目前系安全带开车应该是自主管理的具体事例。那么开车系安全带的自主管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严格监管到自主管理,能顺利过渡吗?

换句话说,严格监管的管理模式下,能够实现自主管理吗?

image

我是怀疑的!

严格监管和自主管理,本质上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

严格监管,是一种控制性思维,而自主管理则是合作思维。

然而,但是,也有些看似是严格监管下的某些行为变成了自主管理,例如开车系安全带。

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在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看,开车系安全带是不是算“自主管理”了?

如果按自主管理的定义,1)具备能力;2)个人得到认同。目前系安全带开车应该是自主管理的具体事例。那么开车系安全带的自主管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早年(20年前),有车人少,监管力度不大,开车系安全带是司机个人选择,且相当一部分人是不系的;随着车辆爆发式增长,事故增多,交管部门逐渐增加了处罚力度,后来延续到副驾驶、后排座位,直至今天。虽然后排座位系安全带的还是不多,但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置人员系安全带已经是一个习惯性动作。

虽然国家在这方面有比较严厉的处罚力度,但是不可否认国家在这方面的宣传和倡导也不少,没有一味的处罚,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教育力度。我更愿意将这种宣传和倡导当成一种“合作”模式,虽然没有直接的激励或奖励措施(少部分地区采取了鼓励措施,利用社会认同效应)。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人们保护自己的意识逐渐增强,系安全带被大家视为一种保护自己的好方法。

然而,但是。从驾驶安全的全局来看,例如闯红灯、疲劳驾驶等还远没有到自主管理的阶段。都是在同样的“严格监管”、处罚和宣传倡导模式下,为何系安全带可以而疲劳驾驶或者红绿灯等则没有“自主管理”呢?

最近身边一个朋友在夜里11点多由于疲劳驾驶发生车祸,所幸速度不快,伤情不严重,但也着实让人后怕。

大多数人在选择时,依然会忽视安全原则,而选择更有利于当下自己的意愿上。也有部分人对安全原则比较陌生。这依然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从最近几年的事故率看,我国的交通事故率进入了一个平台期,总数虽处于历史的低点,但是已经没有了下降的趋势。

也许,采取更多的“合作”策略,实现由严格监管到自主管理的转变,能够进一步降低事故总数。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之前在塔吉克斯坦碰到的一个朋友的话:

use your authority prudently, because it is like a rope, whether it can hung you up, or help you climb up.

实现由严格监管到自主管理的转变,权威的应用原则和方式方法决定了事情的结果,而权威的应用决定了采取何种管理模式。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