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如何降低才能提升竞争力?
导读
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其碳排放管控达标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要实现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管控达标,可从生产技术革新、能源结构调整、管理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
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其碳排放管控达标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要实现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管控达标,可从生产技术革新、能源结构调整、管理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
生产技术革新
在炼铁环节,传统的高炉 - 转炉长流程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为降低碳排放,可大力发展直接还原铁技术。该技术以天然气或氢气为还原剂,在低于矿石熔化温度下将铁矿石还原成铁,能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熔融还原技术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革新方向。它直接以煤为能源和还原剂,将铁矿石一步还原成铁水,省略了传统高炉炼铁的复杂工序,不仅降低了能耗,还减少了碳排放。
在炼钢环节,采用先进的电炉炼钢技术可有效降低碳排放。相较于传统的转炉炼钢,电炉炼钢以废钢为主要原料,通过电能加热熔化废钢来炼钢,大大减少了铁矿石的使用和相关的碳排放。同时,优化炼钢工艺参数,提高炼钢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也能间接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
能源结构调整
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这是碳排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是管控碳排放的关键举措。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是首要任务。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钢铁生产提供电力。在钢铁厂的厂区屋顶、周边空地等区域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用电需求。同时,积极探索风能发电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建设小型风力发电设施,为钢铁厂提供绿色电力。
此外,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载体,在钢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逐步推广氢气在炼铁过程中的应用,用氢气替代部分煤炭作为还原剂,实现炼铁过程的近零碳排放。
管理体系优化
建立科学完善的碳排放监测体系是基础。通过在钢铁生产的各个环节安装先进的碳排放监测设备,实时准确地监测碳排放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碳排放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是重要手段。政府相关部门根据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因素,为企业分配合理的碳排放配额。企业在配额范围内进行生产,如果超出配额,则需要购买额外的配额或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这种机制可以激励企业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自身的碳排放。
加强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制定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督和考核。通过开展能源审计,找出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
产业链协同合作
钢铁行业的碳排放管控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与铁矿石供应商合作,推动铁矿石的绿色开采和运输。鼓励铁矿石供应商采用环保的开采技术,减少开采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优化铁矿石的运输方式,采用铁路、水路等低碳运输方式,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与下游用钢企业合作,推动钢材的绿色消费和循环利用。鼓励下游企业提高钢材的利用率,减少钢材的浪费。加强废钢的回收和再利用,建立完善的废钢回收体系,提高废钢的回收比例,为电炉炼钢提供更多的原料,减少铁矿石的使用和碳排放。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管控达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产技术、能源结构、管理体系和产业链协同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国家的“双碳”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