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应急职责有哪些?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6 发表时间:2025-03-12 10:38:51 标签: 安全生产法规

导读

以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撰写的从业人员应急职责解析文章,内容结构化分章节论述:

以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撰写的从业人员应急职责解析文章,内容结构化分章节论述:

一、从业人员应急职责的法理基础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五十四条等条款明确规定,从业人员是安全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应急管理中承担不可替代的责任。这种职责设置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立法原则,构建了企业主体责任与个人应急义务相结合的法律框架。

二、核心应急职责解析

(一)预防阶段的法定义务

风险辨识与报告义务

发现设备异常、环境隐患等危险征兆时,须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报告(第五十八条)

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行为具有法定拒绝权(第五十四条)

应急准备参与责任

必须参加企业组织的应急演练(第七十八条)

熟练掌握本岗位应急预案处置流程(第八十条)

(二)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

初期处置要求

在保障自身安全前提下,使用现场消防器材实施初期灭火(第八十二条)

协助引导人员沿指定疏散路线撤离(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

信息传递机制

第一时间向值班室/安全监控中心报告事故信息

准确描述事故类型、地点、影响范围等关键要素

(三)事后协同配合

证据保全义务

不得破坏事故现场痕迹物证

配合调查时如实陈述事发经过(第八十六条)

次生灾害防范

执行应急指挥部下达的断电、断气等工艺处置指令

协助设置警戒区域防止二次伤害

三、权利义务的平衡机制

法律在设定义务的同时,赋予从业人员三项特殊权利:

紧急避险权: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第五十五条)

知情保障权:有权了解作业场所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第五十条)

求偿救济权:因应急履职受到伤害可依法获得工伤赔偿(第五十六条)

四、责任落实的实践路径

能力建设维度

每年参加不少于8学时的专项应急培训

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

装备管理要求

定期检查自用应急装备(如防毒面具)的有效期

熟知应急物资存放位置及取用流程

行为规范标准

保持应急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

非专业救援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受限空间施救

五、典型案例启示

正面案例:某化工厂操作工及时发现反应釜压力异常,启动紧急泄压程序,避免重大爆炸事故

警示案例:建筑工人未佩戴安全绳参与高空救援,导致坠落伤亡的二次事故

结语

从业人员应急职责的履行质量直接关系事故防控成效。通过建立"预防-响应-恢复"的全周期责任链条,既强化了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防线,也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生命权的尊重与保护。建议企业建立应急履职考核激励机制,将应急能力纳入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实现法定职责与职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