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后果?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15 发表时间:2025-03-12 10:34:09 标签: 安全生产法

导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的后果及权利保障体系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的后果及权利保障体系如下:

一、从业人员权利保障

法定拒绝权(第54条) 从业人员有权拒绝执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管理人员下达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指令,该权利不受劳动合同条款限制。

禁止打击报复(第54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类拒绝行为对从业人员实施:

降低工资福利待遇

擅自解除劳动合同

变相调岗或处罚

其他形式打击报复

二、企业违法后果

行政处罚(第105条) 监管部门可对违规单位采取:

责令限期改正(2万元以下罚款)

逾期未改责令停产整顿(5-10万元罚款)

主要负责人处1-2万元罚款

刑事责任 若违章指挥导致重大事故,相关责任人可能构成《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者处3-7年有期徒刑。

三、从业人员维权路径

申诉机制

向工会组织提出维权申请(第60条)

向安监部门进行实名举报(第74条)

紧急避险权 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第55条)

劳动合同解除权 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违约金(《劳动合同法》第38条)

四、法律配套保护

强制保险制度 企业需为从业人员购买工伤保险(第51条),拒绝违章指挥导致的伤害仍属工伤范畴。

教育培训义务 企业未履行安全培训义务的,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不构成违纪(第28条)

该法律体系通过赋予从业人员"双拒绝权"(拒绝违章指挥+紧急撤离权),构建了三级保护机制:事前预防(教育培训)、事中制约(法定抗命权)、事后救济(法律追责),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权利保障闭环。从业人员行使该权利时,应保存书面指令记录、通讯记录等证据材料,必要时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