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如何实现对企业的全面覆盖
导读
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实现对企业的全面覆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实现对企业的全面覆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互联网+执法”信息系统应用。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
构建多级协同的监管体系
建设国家、省市县、园区和企业多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和监测体系。这种多级协同体系能够确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管部门都能够实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
加强数据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分中心和数据支撑平台。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数据目录,加强数据技术攻关,开发标准化数据交换接口、分析建模以及可视化工具集,实现安全生产数据的在线汇聚和价值挖掘。
提升企业的感知和监测能力
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感知方案,围绕人员、设备、生产、仓储、物流、环境等方面,开发和部署专业智能传感器、测量仪器及边缘计算设备。通过这些设备,企业可以实现对安全生产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和云端汇聚。
实现超前预警和智能化管控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泛在连接和海量数据,建立风险特征库和失效数据库,分行业开发安全生产风险模型。通过边缘云和5G+边缘计算能力建设,实现精准预测、智能预警和超前预警。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管理经验知识的软件化沉淀和智能化应用,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预测、可管控。
推动企业数字化管理应用
支持工业企业、重点园区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关键设备全生命周期、生产工艺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数据管理能力。
促进网络化协同应用
基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推动人员、装备、物资等安全生产要素的网络化连接、敏捷化响应和自动化调配。实现跨企业、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加速风险消减和应急恢复,将安全生产损失降低到最小。
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
制定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整体适配度,拓展和深化安全生产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确保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能够无缝接入全国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信息的标准化采集和共享。
通过上述措施,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全面覆盖,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