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何识别与控制?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47 发表时间:2025-01-14 09:27:12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导读

在工作场所,尤其是石油化工、建筑等高风险行业,识别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以下是如何有效识别与控制这些危害因素的策略:

在工作场所,尤其是石油化工、建筑等高风险行业,识别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以下是如何有效识别与控制这些危害因素的策略:

赛为安全 (37)

 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1. 职业卫生调查: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全面、客观及准确地识别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分布及其影响人员。

2. 工程分析与资料分析:对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因素。

3. 检测检验:对于成分不明的有机化学品或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不明的粉尘等,通过检测检验识别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1. 改革工艺和设备:尽可能用低毒、无毒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代替有毒的旧工艺,并使生产装置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

2. 通风改善:对有毒作业场所加强通风,减少有害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

3. 个人防护用品:为员工提供并确保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

4.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确保其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之内。

5. 健康监护:做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6. 培训与教育: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和水平,将培训作为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7.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工程防护、监测评估、诊断救治能力。

8. 精准防控:聚焦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深化危害治理,实现精准防控。

9. 法规遵守与责任落实:完善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落实地方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劳动者个人责任。

通过上述措施,企业可以有效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员工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工作环境。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健康,还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责任形象。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