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如何预防?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5 发表时间:2024-12-31 09:53:56 标签: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预防

导读

有限空间作业因其特殊性,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为了有效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以下是一系列关键的预防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因其特殊性,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为了有效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以下是一系列关键的预防措施:

赛为安全 (19)

 1. 作业审批与风险评估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这包括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和应急预案,以及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

 2. 安全教育与交底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安全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使其了解可能遇到的危险,同时对制定好的安全措施和风险消减措施进行确认。每次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3. 通风与气体检测

必须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在作业前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要求。

 4. 安全防护与应急装备

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呼吸器、通讯器材、安全绳索等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企业应根据有限空间危险因素的特点,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

 5. 物理隔离与警示标志

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有限空间采取上锁、隔离栏、防护网或其他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人员未经审批进入。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6. 实时监测与持续通风

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并持续进行通风。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7. 作业监护与紧急撤离

监护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不得擅离职守,并与作业人员保持信息沟通,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作业期间发生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8. 作业完成与后续处理

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应将全部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进出口,解除本次作业前采取的隔离、封闭措施,恢复现场环境后安全撤离作业现场。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