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人员密集场所如何进行消防安全管理?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26 发表时间:2024-12-26 13:27:14 标签: 消防安全管理

导读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以下是根据最新政策和创新方法,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全面解答: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以下是根据最新政策和创新方法,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全面解答:

信息化 (11)

1. 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根据《“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人员密集场所应明确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及其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和检查考核,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

2. 资金投入和设施维护:

   保证防火检查巡查、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火灾隐患整改等消防工作所需资金的投入。按照相关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3. 保障通道和出口畅通:

   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确保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4. 开展防火检查和巡查:

   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训练演练,加强消防装备配备和灭火药剂储备,建立与公安消防队联勤联动机制,提高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5. 发动群众参与治理:

   将消防工作融入网格管理、联防联控等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志愿者、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实现基层消防管理全覆盖,筑牢社会火灾防控人民防线。

6. 发挥保险功能作用:

   充分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在火灾防范、应急救援、消防公益等方面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发挥火灾风险评估管控和火灾事故预防功能,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消防安全风险分担机制。

7. 提升公众消防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8. 创新监督管理服务模式:

   推行“互联网+”监督管理服务模式,建立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掌握辖区所有建筑消防安全状况,并逐一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充分利用社会单位监管平台、“双随机、一公开”系统、“智慧消防”等互联网手段,监督各单位落实“五查”。

9. 强化整治火灾隐患机制:

   强化火灾调查“一案三查”(查火灾原因、查经验教训、查事故责任),深层次调查火灾发生扩大的因素,摸清火灾防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上述措施,人员密集场所可以有效地进行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消息提示

关闭
在线咨询
业务咨询入口
价格咨询入口
服务咨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