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执行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导读
缺氧危险作业因其高风险性,对安全规程的执行提出了严格要求。以下是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实践,总结的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的执行方法。
缺氧危险作业因其高风险性,对安全规程的执行提出了严格要求。以下是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实践,总结的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的执行方法。
1. 风险评估与分类
首先,应对作业场所进行详尽的安全风险评价,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分为密闭设备、地下有限空间和地上有限空间三类,每一类都有其特定的安全要求。
2. 作业前的准备
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确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含量,并记录相关数据。在准确测定氧含量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要点及效果。
3. 通风换气
在已确定为缺氧作业环境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使空气中氧含量始终保持在安全水平以上。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 个人防护装备
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同时,当存在因缺氧而坠落的危险时,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绳)。
5. 监测与监护
监测人员必须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并且应定期标定、维护。在作业人员进入缺氧作业场所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并安排监护人员密切监视作业状况。
6. 应急救援准备
对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当发现缺氧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让作业人员迅速离开作业现场。在存在缺氧危险的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梯子、绳缆等。
7. 安全教育与培训
对作业负责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法律法规、缺氧症的症状、急救知识、防护用品使用等。作业人员应充分了解可以进入封闭处所作业的安全程序,在获得进入作业许可并实施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后,开展相应的作业。
8. 作业许可与记录
实施作业的封闭处所入口处应配备必要的救助和急救设备。每次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安全交底、通风换气、空气检测等步骤,并记录相关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确保缺氧危险作业的安全执行,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