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如何开展
导读
学校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根据最新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案例,提出的学校安全教育开展方法:
学校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根据最新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案例,提出的学校安全教育开展方法:
1. 创新安全教育培训途径
学校应持续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演练力度,将安全教育融入学校管理服务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开学放假前后、国家法定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专题报告、知识竞赛、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园相互补”的途径,不断促进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培养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2. 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演练”
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实际,按专题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并邀请公安、交警、消防、卫健、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参与指导,不断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应急避险、自护自救的能力。
3. 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体系
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尊重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从小根植在学生心中。
4. 安全教育课程化
探索构建由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主题教育构成的安全课程体系,配齐安全教育教研员和专兼职教师,上足安全教育课时,每周不少于一节课。同时实施“讲验演警赛”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讲授、体验、演练、警示、比赛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5. 学科融入和专题教育
注重学科融入,以语文、道德与法治、自然等学科为重点,挖掘教材蕴涵的公共安全教育结合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握教育时机,适当融入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同时,将《小学公共安全行为指南》及校本教材《安全百宝箱》纳入专题教育课表之中,利用午会课,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两周一次定期进行公共安全专题教育。
6. 评价和反馈
组织专业团队对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全面评估,根据学校的具体需求,提供了详尽的分析报告,帮助学校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为其改进与完善指明方向。评价特别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在评价方法上,除了采用传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外,还引入了家长评价,期望在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共同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通过上述方法,学校可以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